首页 > 凯发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

凯发·k8(国际)-官方网站·一触即发|他是“九 一八”主动抗日殉国第一人

发布时间:2025-02-21 17:47:14    次浏览

昨日,70岁的张学忠手指张占元埋葬处说,现在已是一片玉米地。每年清明家人都会来此祭奠。主任记者王志东摄很少有人知道,“九·一八”爆发之夜,第一个主动抗击侵华日军而英勇殉国的人是谁?他叫张占元,张学良卫队旅的连长,事发时驻扎北大营东侧。他身先士卒率部直接进攻入侵日军,身中三弹,当场牺牲,时年25岁。张占元是沈阳人,锡伯族,世代居住在今沈北新区北四家子社区。当时日本侵略者到处搜查其尸首和家属,为避险当时被乡亲们埋入村里乱坟岗,七十年代初坟被平,至今无坟无碑。昨日,记者踏访张占元老宅,张家亲属表示,张占元是个英雄,为国捐躯,应该立碑让后人祭奠。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副会长王建学说,张占元属于主动进攻,主动反击的。这是很难得的,在当时已经下令不抵抗,一些像张占元的中下级军官是冒着抗命的危险反击入侵日军的。英雄尸骨仍埋在苞米地里“我爸爸临终时一直在说,给你大爷立个碑,他是抗日英雄,是为国捐躯的,应该让后代知道。”昨日,在沈北新区北四家子社区张学忠家,他这样说。70岁的张学忠是张占元的侄子。他家中,正屋墙上一直挂着两张放大的照片,一张是张占元在东北讲武堂毕业时的照片。下面有一行小字:“张占元,23岁,中尉,家住沈阳城北二乡六王屯。”当年的六王屯,就是现在的沈北新区北四家子社区,张占元的家人至今仍生活在这里。张占元是张家的长子,兄弟5人,至今都已不在。张占元高小毕业后,考入东北讲武堂步兵科,于1929年讲武堂第九期毕业(授中尉军衔),时年23岁。同期毕业的还有我军著名高级将领、开国中将万毅。 1930年进入张学良卫队旅任五连连长。张占元虽已结婚,但无后人,其妻张鲁氏在他牺牲后也一直未嫁。另一张照片,身着戎装的张占元,英武、帅气。这是他留世的唯一的照片,也是保存下来的唯一的遗物。张占元牺牲后,家中曾留有一本厚厚的讲武堂同学录后来被烧了。辽宁省档案馆也有这本讲武堂同学录。张学忠还带着记者冒雨来到张占元的“坟前”,就在距离他家2公里处,现在已是一片光秃秃的苞米地。“这个位置我记得,里面还有我大爷的尸骨。每到清明,我们都会来此祭奠,就是太寒酸了。”张占元部下回忆抗日经历关于张占元的牺牲过程,曾任张学良卫队步兵总队(旅)二队(团)二营五连排长的赵明义在纪实中回忆:“九·一八”事变的当时部队驻沈阳北大营东侧500米无线电台院内。事变前一天就听说日本人要捣乱,为避免冲突,天不亮部队即得令出发。北行50华里到辉山一带躲了一夜,认为没事了,9月18日的晚上又回到了原驻地,团营级军官也大多回家去了。岂料晚上10时许,旋闻北大营方向有爆炸声。营长杨春煜立即命令全体官兵,紧急集合,搬高桌架长凳,在围墙上架起机枪准备抵抗。上校队长汲绍纲(兼东北军学生队队长)在家中得到电话,匆忙赶回部队。这时北大营的部队已陆续向东陵方向撤退,我们也随即撤出沈阳东行百里。我们连长张占元同我走在前头,绕过敌军的阵地向西走。张占元对我说:“铁路上的敌军不多,我们攻击他。 ”随即张占元带头率部向敌人猛冲,距敌百米时,日军发现铁路西侧有我军攻击其背后,遂发出惊呼并开始射击。激战中,我们几次进攻皆未得手。当退出20里外的阿吉堡子时,大家发现张占元伤势严重,已来不及抢救。后来日本侵略者来过村里多次,想找到张占元的尸骨和家属。张占元的父母为此到外乡流浪了两年。张占元事迹将进入锡伯族博物馆昨日,就此事记者也采访了沈北新区的相关领导。沈北新区人大陈主任和民政局李局长也都表示,张占元的事迹他们也刚刚知道,会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申请。“张占元是为国家民族而牺牲的,只要当时拿起枪抗日,就值得后人敬仰。”沈北新区目前正在建锡伯族博物馆,将会为张占元设立一个专门的展区,宣传他的事迹。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副会长王建学说,战争的形式有进攻、保卫、突围等多种,张占元属于主动进攻主动反击的,很难得。